中國儲能網訊:當你擁有了一輛電動汽車,那么如何找到合適的充電樁將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最近,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仁恒江灣雅園小區的地下停車場來了一個共享充電機器人,當電動汽車車主停車掃碼后,停車場頂部的軌道機器人就會“抱著”充電樁到達車位上方的電源插座并自動連接,車主取下充電槍與電動汽車充電口連接即可充電。
這種充電模式改變了以往“車找樁”的局面,同時節約了場地及投資,只需部署少量機器人,即可滿足停車場較大范圍停車位的充電需求,而且該充電樁可以根據區域實際負荷情況動態調節輸出功率,可以廣泛應用于公共商場、住宅小區等場所。
綠色出行是一種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持續增長,據公安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00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3.23%。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帶來了旺盛的充電需求。傳統的充電樁因為占地面積大、投資成本高、靈活性不夠等問題,很難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類似共享充電機器人這樣的智能充電技術必須盡快跟上。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推廣智能有序充電,加快車網互動技術創新、試驗測試與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試點示范,鼓勵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自動無人充電等新技術新模式發展。
交通與能源行業是我國碳排放“大戶”,充分發揮充電設施交通與能源橋梁作用、加強車網高效互動、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對于服務“雙碳”目標,推動新能源汽車融入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電網大力發展充電基礎設施,積極推進技術標準創新,聚焦大功率充電、換電以及V2G等技術領域,推動新能源配套設施的建設,推進車網雙向互動、充換電設施、分布式儲能等標準體系的修訂,推動行業標準向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轉換。
充電時長是很多車主焦慮的話題,尤其在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充電排隊長讓很多車主“望樁興嘆”。破解充電焦慮離不開技術創新。目前,國家電網創立并統一了充電設施和充電設備的標準,并推動中國充換電標準與美國、日本、歐洲的標準共同成為4大標準,發布《電動汽車ChaoJi傳導充電技術白皮書》,聯合推出ChaoJi新一代大功率充電技術,未來有望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
科技賦能,讓出行更美好。隨著智能充電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的充電體驗將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更好更快發展。